
《预防医学论坛》

广州市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王鸣:加快接种“加
张文宏认为,南非的疫苗接种完成率低,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口比例仅24%,自然感染率4.9%左右,其实不足以构建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没有免疫屏障就谈不上免疫突破。如果一旦明确这个病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意味着必须对已有的所有疫苗体系做调整,开始进入流感疫苗接种模式,也就是说,每年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迅速构建新的疫苗。
据公开报道,南非HIV病毒的感染率超过了13%(总数约800万人),其中,15岁到49岁妇女的感染率超过21%,同年龄段成年男性感染率约为18%。这意味着免疫抑制人群众多,进一步增加了病毒突变的潜在风险。
昨日,广州市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王鸣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奥密克戎突变株现世时间还不长,目前缺乏足够的数据证实,公众没必要恐慌。
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
11月28日,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第一届全国会议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病毒频发变异还与人群的免疫能力有关,特别是免疫抑制人群清除病毒的能力弱,更容易积累突变,不排除奥密克戎有这样的起源。此前有报道称,研究人员持续关注的一名患有AIDS(艾滋病)、晚期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南非女性,用了216天才使新冠病毒检测转阴。216天的时间里,病毒在她体内一代代地接力变异。经采样测序,她体内的新冠病毒发生了32次突变,其中包括13次关键的刺突蛋白突变。
张文宏引用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的看法说,新冠病毒的变异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总的来讲,新冠的很多变种都没有存活下来,即使是存活下来的部分变种,其中也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优势株。从疫情暴发到现在,起码发现了上百种变异株,但只有一个德尔塔能留下来。在过去,贝塔和伽马变异株也被证明有比较强的免疫逃逸特性,但它们在和德尔塔的传播比赛中还是落败了,最后无声无息就消失了。
钟南山:
张文宏:
(据央视)
“新冠最引人关注的突变是在刺突蛋白(Spike)上的突变。刺突蛋白上的突变,可能让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更好——对应更快的传播,也可能让人体对原始病毒株建立的免疫记忆效果下降——发生免疫逃逸。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二次感染以及疫苗有效性下降。”王鸣表示,奥密克戎在刺突蛋白上的已知突变有35个之多,在刺突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的结合区域(RBD)——也是中和抗体起效的关键部位,突变数达到了15个。相比之下,德尔塔在刺突蛋白上的突变是7个,RBD突变是2个。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王鸣希望大众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同时,王鸣也提到,要注意预防今冬明春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叠加感染。
张文宏表示,南非这次病毒株序列公布的总量不多,需要再观察未来两周更多的数据和实验室数据才能精准判断。该毒株对中国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
王鸣说,根据公开资料,奥密克戎突变株具有更多的突变,很可能产生了比德尔塔突变株更强的传染性、毒性和免疫逃逸。奥密克戎突变株在南非迅速蔓延,似乎证实了该病毒的更强传染性。11月11日,奥密克戎突变株在非洲南部的博兹瓦纳被发现,3天后即在南非的豪登省迅速蔓延。在当地11月12日至20日采样的77个患者样品中,经检测全部为奥密克戎突变株,此后经过短短两周时间的发展,该突变株的检测阳性比例已由1%上涨到30%。
当前,我国已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抗击新冠疫情的机制。王鸣认为,现阶段应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把好国门,坚持科学检测和防控隔离手段。同时,仍要加快加强针疫苗的接种,尽快覆盖更广泛的人群,真正建立起全国性的免疫屏障。对于个人来说,除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外,减少到疫区旅行、戴好口罩、注意洗手等仍然是关键而有效的防疫措施。
奥密克戎传染性或更强
理论上来看,奥密克戎突变株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但由于该突变株现世时间还不长,目前缺乏足够的数据证实。王鸣表示,公众没必要恐慌。
11月2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就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